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

談「精讀古文」

一、從出題方向來分析

()文科命題指標第一大項是:「測驗學生基本的語文能力」,
考的是:
1.字形、字音、字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。
2.詞語、成語之辨識與應用能力。
3.詞性、修辭與文法結構之辨識與應用能力。
4.閱讀及欣賞作品的能力。
5.表達及創作的能力。

()所以,怎麼樣才算精讀一篇古文?
最基本的是:文章裡的每一個字都要認識。
包括:
1.重要的「字形、字音」,必須能辨識。(要會認字,國字注音是基本。)
2.關鍵字的「字義」和「詞性」,要能判斷。(重要的註釋必須知道。)
  →並從中了解許多字在古文中的用法,培養出解讀古文的基本能力。
3.文章裡重要的「詞語、成語」,要知道它的意思,並且能運用。
  →要了解該詞成語怎麼用在句子裡,也就是要會用來造句。




()讀懂字詞之後,接下來要能了解文句的意涵。
包括:
1.理解句意。能說出每一段句子的意思。
2.最好能「翻譯」出文章中的每個句子。
★關於「翻譯」:
(1)「翻譯」曾經考在98學測非選第一(出師表〉,佔九)
96指考非選第一(諫逐客書〉,佔八分)
但是以後不會再考「手寫的翻譯」了。
(因為翻譯很難批改;
 107年起,學測作文獨立考,會考作文、不會考翻譯。)
(2)「翻譯」可能考在多選題,
  例如98指考多選第21題,考〈岳陽樓記〉:
  至若春和景明,……漁歌互答,此樂何極!」一段,
  99指考研究用試卷二〈蘭亭集序〉
  夫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,……豈不痛哉!」一段。

(3)「翻譯」的原則是:「信(準確)」、「達(通順)」、「雅(優美)」,
也就是學測試題所言:
好的翻譯不應只是直接的語譯,而宜兼顧意義的正確與意境的掌握,
同時可以呼應原文的優美。」
所以「翻譯」如果非選擇題的,必須依此標準來答題。
(4)以往例來看,手寫的翻譯題,同學的得分多數遭「腰斬」,
拿不到一半的分數,因為光第一個條件:
「關鍵字詞要翻得準確 」就做不到。
評分時會將整段文字分成幾個小段落,
每一段落中的關鍵字若錯誤,就不能得分。
如果大致正確,就看是否符合通順、優美的原則,若符合,再往上加幾分。
所以手寫的翻譯若想得分,古文要背得很熟才行。
(5)如果考在多選題,就比較容易得分。
你只要能掌握關鍵字詞的意思,就能解題。

※怎麼樣才算熟讀一篇古文?
一個檢驗的方法就是:自己要能正確翻譯出全文。
退一步的話,至少一篇文章裡的關鍵字詞,要背熟。


()接下來,你要具備「欣賞文章的能力」。
包括:
1.能判斷出文句中使用的「修辭法」是什麼,並瞭解這樣的寫法有何效果。
2.瞭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」和「章法結構
例如:99學測非選第一題,考〈廉恥〉一文中,
作者顧炎武如何透過管仲、歐陽脩的論述,來加強自己的論述觀點,
這樣的寫作手法有何效果?
3.瞭解這篇文章的思想內涵」。除了理解句意,也要能說出文章的段旨、主旨。
4.簡單的說,就是要明白這篇文章的價值及為人稱道之處。
為什麼到今天我們還要讀它?它好在哪裡?
是思想內涵很深刻(到底哪裡深刻)
或者文字表現佳(究竟好在哪裡),值得仿效與欣賞?
5.要精讀一篇文章,你不只是背誦、記憶,還要思考、分析。
閱讀時,要去想: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寫?他想表達什麼?
他用什麼方法來強化他想說的旨意?他提出的觀點,帶給我們什麼啟發?
這些內容通常寫在課本中的「題解」、「賞析」、「問題與思考」,
所以重點在於,你讀完之後能否消化吸收,
「題解」和「賞析」中寫的是該課編著者的意見,
如果要你用自己的話來寫,你寫得出來嗎?
「問題與思考」中的問題,你能自己提出答案嗎?
這是一般同學最弱的地方,
也是檢驗學習成效的地(考出來很公平,因為大家都有讀)
所以連續五年學測都在非選第二題出題,
除了測驗你閱讀古文的能力(夠不夠用功、有沒有讀通)
也測驗語文表達的能力,
你除了讀熟古文,還要能依照提問去分析文章,
然後整合出答案,提出自己的見解。

()命題指標還有:「測驗學生的中國文學及中國文化的基本知識」。
1.你要會的包括:重要文學流派的常識;重要文學體裁的特質;
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;重要學術思想的形成、內涵、特質及影響。
2.這些內容基本上在「作者」、「題解」裡有,而且老師一定會補充相關國學常識。
3.近年考得少,但仍是基本必考題。
我認為考出來的都不算太冷僻,所以搭配古文來複習應該足夠,
不必針對參考書上統整的表格或文學史狂背。

二、準備方法與建議

1. 讀課文(如三十篇古文),把該課相關的國學常識讀一讀,
例如:讀韓愈〈師說〉,要認識古文運動;
讀〈虯髯客傳〉,要對唐傳奇有所認識,同時瞭解古典小說的流變;
讀出自重要經典的課文,就要認識那些經典的地位、特色等國學常識。
這些其實都是學校國文課會教的,所以上課認真聽講很重要。

2. 讀完一課之後,利用考題來自我檢驗。
(1)寫選擇題是基本的,檢驗是否讀懂課文的方法。
(2)課文中的「問題與思考」自己要想過一遍,而且能回答。
課文的文章賞析要確定自己能看懂,甚至能背。
(3)知道這一課大考曾經考過哪些題目,作為學習的參考。

3. 最好可以背誦,並且整理出自己的祕笈。

(1)古文到底需要不要背?我的看法是:最好可以背起來。

★我自己的經驗是,背熟有助於充分理解。
高一時,因為班導是國文老師,古文教到哪就要默到哪,
於是我都事先準備,在老師還沒教之前,
就自己先對照註釋、翻譯,試著理解,
然後抄起來,抄在一本小冊子上,利用通車時翻閱;
上課時也放在桌上,有空就翻一下、瞄兩眼。
這樣子很快就背起來了,而且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壓力。
所以我小考都輕鬆拿100分,
然後發現,先預習過,聽起課來更容易進入狀況。
後來就養成了習慣,能把每課都徹底精讀。
「背誦」的「誦」指的是「誦讀」,也就是大聲朗讀,
所以最好能念出聲音或至少默念,
你會發現許多古文都有聲韻之美,可能文章有押韻、藏韻,
或者因為用了排比、類疊,所謂句式整齊(有整齊的美感)
念起來很順很有氣勢。
像唐宋八大家,寫文章都很講究的,
多讀就曉得寫論說文時排比是很好用的武器,可增加論述的力道;
多讀也會有潛移默化的效果,自己寫文章時更能自然地用到排比、類疊。

(2)背書的方法可以像我一樣,並非很刻意的背──
  不是像明天要考英單,今晚一定要牢記那種背法──
  而是透過抄寫與整理,然後常翻閱,真的多翻幾次就能記起來。
  就像有些廣告的台詞或流行歌歌詞,你不知不覺就記住了。
  可以把課文抄在小本子上利用零碎時間翻閱,
  更仔細點就加入關鍵字的註釋,名句的翻譯賞析之類的註解,
  總之,整理起來就是自己的祕笈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