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

國寫考古題批改筆記[04]

◎題目:108學測國寫、109學測國寫

批改心得:

()

1.「文章解讀」的寫法,同學掌握度不算好。是不知道怎麼寫嗎?

2.真如同學提到的作文困擾:缺乏練習,學校沒有教……

 訓練不足就要學生上場應戰,實在太難為學生了……

★無論是108國寫第一題「從圖表中摘錄訊息」,或是109國寫第一題「從文本中摘錄訊息、統整說明」,都是國寫「知性題」基本且重要的考法,→命題主流、會繼續這樣考

  所以,練習過這兩題之後,請務必學會答題方式。

  (1)能明瞭「題目這樣問」→「我該這樣答」。

  (2)A級分佳作」是最好的答題示範,要學習它的思考脈絡。

  (3)持續練習。例如111國寫參考試卷有類似題型,值得練習。

 

() 給分怎樣才是準確?才有參考價值?

※一些感想與說明

1.因為是「先評級分、再給分數」,我認為,批改經驗豐富的老師,給出的「級分」大致就滿準的了。

 2.BUT!「批改經驗豐富」這條件也不易滿足啊。

(1)學校國文老師一年能改幾份卷子?從前學測模考+指考模考,如果是校內互改,一位老師每次改三個班100份,北模2+5(?)次,一年也只改不到1000份。須累積十多年,才能看過一萬份作文。

(2)還有「同溫層」的問題。只批改同校學生的作文,只在同一層級內批改,可能總是看到同一水準的作文,對鍛鍊眼光並沒有助益。

講得直白一點,在某公立高中批改的作文卷中,班上最佳的作文,可能只剛好碰到A級分。但北一女中班上優秀的作文,往往有AA+,這樣一來,雖然都給到A級分,但是兩個A級分的水準其實不一樣(18分和21的差距)。反之,北一女中班上表現相對較弱的作文,其實和別人比,可能有B+,其實沒那麼弱,但也許老師改得比較嚴,(因為要拉開差距)只給了B級分。

 3.兩個老師評分,差兩級分還在允許範圍內,例如BB+1117分,差分小於7分,不須第三閱,實際得分是平均的14分。 像這樣取平均分數,我覺得算是公平。這也是大考作文初閱、複閱的評分方式。

 4.我在2008-2012五年內大量批改作文,包括重考班作文、作文機構模考作文、作文班學生作文(國小國中高中職都改過),五年內批改、給分過的超過一萬份。

後來,2013-2016主要批改學測、指考作文,改得較少,但是評語寫得多。

103~106年學測、指考給分都算準,怎麼說呢?考前學生的長文若能從我這拿到A-,或B+~A-,考出來大概都有A-。非選三大題(或兩大題)練到B+~A-,考出來的成績也都滿穩定的至少有B+或者衝到A-。雖然沒有「成績普查」,但從收到的學生回饋來看,滿意度不差。

 5.「國寫」評分分為知性題、感性題,是不同老師批改。這三年因題目難易度不同、作答時間調整,評分標準有些浮動,但大致穩定下來了。從數據資料可觀察到評分方式。

但我尚未大量批改(大量指100),因此透過「徵文」,來累積批改經驗。

(1)批改作文也是修練!

  如同同學作文需要練習,才能提升實力;老師批改作文,也是需要累積實務經驗,方能擁有卓越的功力。作文改得好,才能教得好。

(2)作文通常會看兩遍。

初閱是參考評分標準去給分,第二次再看則會參酌其他同學表現,也許調整分數。也就是「絕對標準」(評審一篇文章的給分條件)和「相對表現」盡量兼顧。

  對同學來說,11分、17分差很多!I know. 因此我也盡量要求自己,謹慎給分。

(3)知性題、感性題改起來是不一樣的,批改作文的最佳狀態是:相同的題目大量批改,比較有效率也有利於評分。

※十月之後應該還會「徵文」,但條件限制較多。(因為同學作文交得太散,批改比較麻煩。)

 

6.同學若要評估自己的程度,以「級分」為準。

(1)B級分的10~11分:差強人意;12~13分,僅是基本分,表現平平。

(2)B+級分的14~15分:安全分數,不好不壞。

B+級分的16~17分:領先一點點了,可力拼A級分。(1617分想進步到18分須翻越一道隱形的牆……方法是:努力提升審題立意、文字表達能力。)

(3)A級分的18~19分:OK,領先很多,達成目標了!

A級分的20~21分:優秀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