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

關於大考作文的準備──主要以學測作文為例 (二)

二、如何避免沒有題材可以寫?

() 面對考試,作文可以事先準備

還是先談觀念。

考前,數學你會多算題目,英文不忘多背單字,歷史不免整理年表,弱科一定多做考題加強演練,對吧?
那作文呢?
作文可以準備。或者說,作文必須準備

學測(指考)這幾年都公布佳作讓人觀摩學習,從那些文章其實多少看得出來,文章的作者有不少應該是作文高手,所謂得過文學獎的、代表參加作文比賽的那類人;再不然,他()也應該是喜歡寫作,慣於思考的人,所以能在考場上有所發揮。

是的,習慣思考,具有對一個議題發表意見的能力;有一定的閱讀量,肚子裡有墨水,所以即使遇到意料之外的題目,也能從容的構思,找到合適的材料組織成文。因為喜歡寫作,或至少說,他()練習過不少作文,所以如果遇到意料之內的題目──也就是老梗題,或類似題──就能用熟悉的有把握的題材,把擅長的部分(敘事說理或抒情)加以發揮,寫出一篇能被認同的好文章。

因此,「應試作文」的準備,針對作文內容和題材部分:
1. 平時要有一定的練習量,從練習的文章中挑選出自己熟悉、有把握的題材,和擅長的表達方式,考場上遇到相關類型的題目時,就不愁無話可說。
2.要會「掰」,具有思考的能力,針對任何主題,都能發表意見。


(**本文很長 有5000字 有興趣者可慢慢閱讀〜)



1. 平時要有一定的練習量,從練習的文章中挑選出自己熟悉、有把握的題材,和擅長的表達方式,考場上遇到相關類型的題目時,就不愁無話可說。
 (1)我是指,也要加強「審題」的能力,很多作文題目其實是有關連性的,如果思考夠寬闊,學會舉一反三,那麼平時的練習就是「練一題等於練三題」,臨場應考的時候,更能遊刃有餘。
(2)這就是練習的必要啊!
      畢竟,這是「應試作文」──有考官、考題、考生,身為考生,事前力求充分準備以期能輕鬆面對考題,再自然不過了。
  作文考題雖然沒有範圍,但是有準備方向。雖然每年考官不同,出題的喜好不易捉摸,但總是有個命題趨勢嘛,不至於無法準備。
  究竟要不要「迎合考官喜好?」
  答案是:不要用自以為的立場試圖討好考官!(閱卷老師)
  不管是任何面試或自傳、履歷的撰寫,誠實為上策!真誠、自然、能顯出個人特質,是一貫的原則。(再多講一點,就是,千萬不要說謊,但是可以適度包裝!)

2.要會「掰」,具有思考的能力,針對任何主題,都能發表意見。
  (能「掰」出想法,也就是在某個領域中激發出創造力。)
我所說的作文的準備,絕對不是事先背好幾篇範文,遇到題目就想套用到文章裡,那叫削足適履。你該追求的境界是「見招拆招」,不管出了什麼題目,都能迅速地判斷、思考、整理想法、有條理的表達個人見解。


() 出題方向與歷屆考題分類分析

學測(指考)作文出題有四大方向,以下簡要的說明與分析。

1.人與自我:
就像我說的,作文是發表意見。給你一個題目,要你說出想法。所以啊,不必視作文為畏途,寫作文就是針對一個題目,聊聊自己的所思所想,如此而已,只不過考試作文要把嘴巴說得出的想法轉譯成通順優雅的文字,然後有次序的鋪敘成一定字數的文章;考試作文有固定的讀者名為閱卷老師。

通常,人們樂於分享自己的事,大考的出題教授也這樣想,所以「探索自我」的題目比重甚大(通常,題目多少有「以自身經驗入題」的要求或提示)閱卷老師想知道高中生的想法、經驗、感受,藉由考題讓學生與自己對話,從而表達自己的經驗與感受。

這類考題有:104學測〈獨享〉、103學測〈通關密語〉、102指考〈遠方〉、
101學測〈自勝者強〉、101指考〈我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〉、98學測〈逆境〉、97學測〈如果當時……〉、、95指考〈想飛〉、94指考〈回家〉、92指考〈猜〉、。

2.人與自然(空間)
這類題目討論到對自然環境、生活環境的觀察與感受。
例如:99學測〈漂流木的獨白〉、96學測〈走過〉、95學測〈雨季的故事〉(情境寫作) 91學測補考〈河流〉。

3.人與他人(群體)
這類考題可能是關於「群己關係」,討論的對象從自己連結到他人。
如:100學測〈學校與學生的關係〉、97指考〈專家〉、93指考〈偶像〉、93指考補考〈朋友〉。

4.其他:
(1)題目本身比較「抽象」,讓同學去「思辨」。可以猜測,出這樣的考題是想要評判高中生在論述、表達意見時所具有的深廣度。
(2)「論述型」 的題目。例如 105學測〈我看歪腰郵筒〉,就是考論述能力。
這類考題也不少,例如:102學測〈人間愉快〉、99指考〈應變〉、98指考〈惑〉96指考〈探索〉、94學測〈失去〉、91指考〈對鏡〉,以及所謂「雙軌型論說文」,近年代表題是100指考〈寬與深〉,以前還考過:90學測〈快與慢〉85聯考〈自由與自律84聯考〈榮與辱〉。


 () 作文的素材何處尋?從自身經驗出發。

事先準備好材料,才不怕臨場時文思枯竭。

因為閱卷老師是藉考題問出你的想法,所以有些作文題目會要求「以自身經驗撰文」,或者提示你從個人的經驗、角度行文,而分享經驗、講自己的事確實也是最簡單好寫的。
問題在於:自己有什麼事好寫?有哪些經驗是你想提出來與人分享的?是你自認這個小事件是頗為有意思、特別、能吸引人的?要找出來。作文,大家都有的經驗,大家都想得到的題材,不要再寫。
所以,請你找出自己獨特的體驗,至少三件事,來當寫作的素材。

寫作題材來自生活。
雖然你的學生生活可能只是鎮日穿梭在學校、課堂、社團、補習、家庭之間,很單調也很無奈……,但是,總會有離開熟悉場域的時候,總會有一些新鮮事發生,這就看你能否有敏銳的觀察力與細膩的感知了,不要平庸度日。

提示:努力挖掘出自身的特殊經驗吧!
1. 課堂中發生的趣事、特別的事。
2. 社團經驗也是取材來源,請找出比較特別的部分 。
3. 個人的才藝、興趣、嗜好。
4. 各種體驗,例如參加營隊、旅行,或服務助人的經驗……
5. 藝術相關的體驗,例如觀看表演、參觀展覽等。
6. 你投入過什麼?挑戰過什麼?做過什麼比較瘋狂的事?有何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令你受到激勵或深切反省?


總之,找「別人可能沒有的經驗」、「應該不容易和其他人『撞例』的事件」來發揮,會比較吃香。另外,從這個經驗中所獲得的「體會」,更是重要,作文裡要陳述的不是死的經驗,而是活的「體驗」,從事件中可以連結得出的感受省思,是寫作重點。面對一個題目,要能靈活地詮釋。


() 準備「事例」,增加文章的豐富度

有一種人,姑且稱之為人生閱歷豐富的人,和他聊天會覺得收穫很多,因為他用生命經驗來與你分享,能讓你信服或感動;另一種人,姑且稱之為學識豐富的人,和他可以天南地北聊各種議題,他信手拈來就是趣味橫生的故事,讓你覺得很精彩、新鮮,聽得津津有味。
作文也是一樣,用自身體驗去寫,寫出來的文字最真誠自然,而善於舉例,能讓人覺得你「很有料」,讓文章鮮活而不枯燥。

舉例的好處是:
1. 充實文章的深、廣度──顯出你的才學(讓文章與眾不同),達到加分的條件。
2. 增加字數,爭取時間──有事先背好的言例事例可以運用,就不怕寫不完作文。
所以一定要事先準備一些例子,才算有準備作文。

文中援引事例,也就是引用他人故事,來增強個人對題目的闡釋。應秉持的原則為:自己能認同或感動,同時要避免陳腔濫調。

舉例的一些注意事項:
1. 你舉的例子顯示出個人才學,如果你只想得到國父、愛迪生、華盛頓、海倫凱勒等國小學生熟悉愛用的例子,就沒有加分效果。
2. 如果你硬是套用其實並不怎麼熟的古人如蘇軾、陶淵明、屈原的事蹟,萬一不夠切題甚至寫錯,只會被扣分,得不償失。
3. 如果你引用的是和大部分人一樣的名人故事──例如近年常見的王建民、林書豪、曾雅妮、林義傑、賈伯斯、曼德拉等──但是流於老生常談,那也不夠高竿。

比較好的事例是:
1. 你真的很喜歡、夠熟悉的古人例子。
不只是在國文課本讀到的一點點生平事蹟,那頂多能在文章裡「略引」,最好是你有下功夫去了解的古人,才能有把握的寫出他的軼事而不寫錯,才能精準的引用出他的名句或詩詞,然後延伸出你的體會。如果要寫古人,最好做到這種程度。也就是,寫出來不要顯得薄弱或假假的,不要為湊字數而寫。

2. 你喜歡的當代名人的故事,而且寫到一些細節。
最近流行的人物不是不能寫,但是要寫出特色。如果你寫的只是新聞中常被引述的內容、常被稱頌的事蹟,那麼,你跟別人寫得都一樣,這些內容閱卷老師也常看到,然後在批閱時又要被強迫看個數十甚至上百遍,這樣的文章一點都不好看。
當代名人因為比較有親近感,容易引起共鳴,所以好寫。建議選擇自己喜歡的人,然後深入了解、多加閱讀,文章裡適度的引用他說過的話(言例),寫出關於他的小故事,新聞中沒有報導的那種,以及你從他的故事中獲得的啟發,如此一來就能真正的充實文章。

3. 電影或書,也可以當作事例加以運用。
因為我們不可能經歷過所有事情,所以透過「閱讀」來拓展人生、增長見識。
電影或好書,裡頭的精采對白或片段,也可以是寫作的材料。

因為你的生活可能真的就是一成不變,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有趣的經驗可以書寫,所以……
(1)更要閱讀,透過閱讀,可以激發創意,拓展想法。
(2)透過「寫作」來刺激自己去思考,去深思、發掘出自己的獨家寫作素材。
 (當然,不要只寫很無聊的題目,也不僅僅是寫完一篇作文,還要與人切磋討論。)


  
*** ***

()暗黑兵法:「移花接木,扮誰像誰」

真正的,所謂為了考試而準備的絕招,就是這個。

先引用一段文字:(某年的報導)
        朱天衣針對國中基測及大學指考作文批閱重點建議,字體宜整齊,一眼就知道寫作者用心,筆畫清晰,字體勿太小也儘量不寫簡體字。
        評分重點在於內容能寫自己的主見、經驗,儘可能寫出真實的生活。
        她說,寧可多用生動具體的描述,而不要使用太多成語;不要老是用老掉牙的例子,例如講「誠實」就舉華盛頓砍櫻桃樹的例子,了無新意,若能多用自己身邊真實的例子,會更生動。

你看,這就叫做「英雄所見略同」。閱卷老師們批改作文的原則都是相同的,對於「好文章」的認知也大致相同,別忘了,閱卷老師評分的同時也是「讀者」,什麼是好文章?基本條件是要「好看」。你覺得好看、寫得很厲害的文章,閱卷老師也是。現在的閱卷教授思想不至於八股,不會想看學生純為應付考試而寫出的虛情假意,而會鼓勵創意。

回到正題,這招「移花接木,扮誰像誰」,就是「把別人的經驗當作自己的經驗來寫」。就是借用同學的經驗(佳作、範文),在考試時,借來當作自己的經驗,化用到文章中。

我的解釋是:這就像「強者我朋友……」,或「我有一個朋友,他有一次……」的情況嘛,有時候你想分享的不是自己的經驗,而會拿別人的故事來說,因為你可能剛好沒有相關經驗。

畢竟,作文是要你「創作」,你必須「創造」一些讓文章增色的文字與內容,也必須找到符合題意的材料來寫,所以我認為,有時候,「虛構」是必要的。

只是,加油添醋不要過頭,考試的作文除非題目允許,否則最好不要寫成小說(*)故事不要瞎掰到不合情理。

所以我要強調,如果真的要用到這招,就要能「扮誰像誰」,像演戲一樣地把自己去代入角色,才能把故事寫好,因為,作文貴在「從真實出發」,翔實寫出自己真正的經驗與情感,這是眾多閱卷老師所看重的。

補充:
「把別人的經驗當作自己的經驗來寫」──是文章中「舉例」的部分。

而一篇文章,除了例子,你的核心思想、論點,是更加重要的。

所以,這一招,說穿了其實也就只是「準備寫作素材的方法」而已,並不是說要你背範文、名言。

以求職者要面試來打比方,面試之前一定打聽過考官可能會問的題目,一定準備好了一些標準答案要來應對,也背好了幾套漂亮的說辭,盡量做好充分的準備。

如果遇到中規中矩的考官,提問了在預期之內的問題……
   「哇,太幸運了,不枉我認真的準備!面對題目我可以侃侃而談,我的表現應該不錯!」
   這就顯出了事前認真準備的價值。

如果遇到不按牌理出牌的考官,問了你完全沒有想過的問題……

1.厲害的、有內涵的面試者,能沉著面對,見招拆招,力求最好的表現。
→你應該要朝這個目標邁進!

2.只靠寥寥數招就想闖江湖的人,沒管題目是什麼,不知變通或臨場反應不佳,或者誤解了題意,或者想投機取巧……仍舊只會用「事先背好的內容」,牛頭不對馬嘴的,沒有正確、精準的回答考官的問題,那麼下場想當然耳……
→就像今年學測「我看歪腰郵筒」,用背好的「公式文章」──尤其是含有許多古人名言遭遇的那種──根本套不進去嘛,這樣瞎掰怎麼可能得高分?
→面試時倘若不可能對著考官胡言亂語,那麼寫應試作文時也同樣不該在紙上胡說八道啊!

ps. 今年的閱卷總召、臺大中文系主任李隆獻在學測閱卷的記者會上不無抱怨地說了重話:不是每種題目都可以背文章套一套,「我們又不是傻瓜」。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崔成宗也說,作文太多陳腔濫調,拿「松柏後凋於歲寒,雞鳴不已於風雨」來比歪腰郵筒,這樣的作品不可能拿高分



(*)
94指考出現一篇滿分作文〈回家〉,全文見:94指考滿分作文〈回家〉賞析
那篇文章雖然有大考教授給滿分(27),但是有爭議,因為全文明顯虛構,用小說筆法來寫,當年有其他大考教授覺得給滿分是給多了,許多高中國文老師也認為最多得A級分(22~24)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